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
||||||||
字体:![]() |
||||||||
|
入世和出世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两种出世态度,自古就备受争议。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前者主张将入世和出世分开,区别对待,要么入世作苦行僧,要么出世一心钻研佛法与尘世隔离。现在人地观点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既不主张完全的出世也不主张纯粹的入世。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入世和出世这一对矛盾体呢? 我个人主张的是现代的出世入世观,即: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入世的态度做事。 记得曾经学过一句话——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这其中的“小隐”讲的其实就是出世,即抛弃一切世俗关系,需找一片寂静没有俗世纷扰的净土,在那里不问凡事,静静的修行、养性。“大隐”呢,其实讲的就是“入世”,即将自己“隐藏”到闹市中,“以出世的心态做人”,将俗世利益看的很淡,“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积极投身到凡尘俗世中,与人正常交往。 佛法中出世在在渡己,入世在渡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完全只顾着“渡己”,那么他来到这个世界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世界有没有他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只是渡人,那也不太现实,因为人都有利己心里。,因此我们要在“渡己”和“渡人”中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是要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入世的态度做事。 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忙忙的短暂。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做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饨,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死亡)。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哭了,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我理解,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从总体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这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世事总免不了冲突、不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出世已经不复存在了,唯有本着出世的精神入世做事才能获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双丰收。 |
相关内容
没有相关内容 |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1 长大菁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 05003301号
最终解释权归属于共青团长江大学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024*768
地址: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团委 邮编:434023
页面执行时间:-40,994,890.00MS 网站统计: